读沂蒙干部学院何非副教授的《以沂蒙为视角的乡村振兴思考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25年3月出版)一书,内心满是欣喜与感慨。这本书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生动展现了沂蒙地区从革命年代农村社会重塑,到新时代乡村振兴伟大实践的波澜壮阔历程,深入剖析了沂蒙精神在其中一以贯之的强大推动作用,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翻开第一章“忆往昔:沂蒙精神重塑农村社会的壮阔史实”,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作者通过详实的史料回顾,将中国共产党人在沂蒙乡村的奋斗历程清晰呈现。在政治上,党深入基层,组织群众,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让沂蒙百姓第一次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真正拥有了话语权。经济上,开展土地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得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希望。文化方面,新思想、新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沂蒙大地,扫盲运动、文艺宣传等活动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激发了他们的精神力量。社会生活层面,党关心群众疾苦,改善民生,建立起互助互爱的新型社会关系。这一系列深刻变迁,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改变,更是精神层面的重塑,为沂蒙精神注入了最初的源头活水,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沂蒙大地。
第二章“看今朝:沂蒙精神赋能乡村振兴的多重价值”,立足当下,深入挖掘沂蒙精神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以往在沂蒙乡村建设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到发动群众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实践智慧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其间构筑的价值追求,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亦成为激励沂蒙人民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凝结的红色资源,无论是遍布各地的革命遗址,还是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都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深厚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追寻红色记忆,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形成的工作方法、机制,如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群策群力的决策机制等,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保障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三章“展宏图:沂蒙精神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则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强大生命力。在产业振兴方面,沂蒙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振兴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整治,让沂蒙的山更绿、水更清,乡村颜值大幅提升。文化振兴上,挖掘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建设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丰富了农民精神生活。人才振兴方面,吸引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培育本土人才,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些生动实践表明,沂蒙精神不仅是历史的传承,更是推动现实发展的有力武器,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章“悟原理:沂蒙精神引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从理论高度归纳总结了沂蒙乡村振兴取得成就的根源。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带领群众攻坚克难。敢于善于发扬斗争精神,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沂蒙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创新。运用兼容并包、科学求实的工作方法,积极吸收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一深层逻辑的揭示,为其他地区推进乡村提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以沂蒙为视角的乡村振兴思考与实践》一书,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既有宏观的理论阐述,又有微观的案例分析,将沂蒙精神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是一部研究沂蒙地区发展、弘扬沂蒙精神的佳作。它不仅为沂蒙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参考,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推荐更多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和实践智慧,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伟大事业不断前进,让更多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庄纪旭 作者为沂蒙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 教授)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