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楠 宋鑫
盛夏时节,潍坊安丘市金冢子镇的盛青禾家庭农场里,甜桃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漫步园中,桃树枝头挂满红艳艳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林下的赤芍、黄芩舒展着墨绿叶片,空气中弥漫着蜜桃的甜香与中草药花的清芬,一幅生机盎然的“桃药共生”田园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安丘市特色农业发展的典范,金冢子镇创新推出的“林下种植中草药”立体经济模式成效显著,为传统桃园注入了新活力。这种复合种植模式不仅让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更通过“一林双收”的经营路径,为农户开辟了增收新渠道,成为安丘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实践的生动注脚。
农场负责人李沅刚介绍,这片土地原本是分散的桃园,去年在政府和村委的帮扶下完成连片流转,目前农场种植5个桃树品种,眼下正值“夏甜毛桃”的成熟期。与普通果园不同,这里的桃树下套种了芍药等可入药的中草药,实现了水肥管理“一套流程,双向受益”。更特别的是,桃树与芍药的根系形成共生系统,让结出的桃子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青睐。
安丘市金冢子镇人大主席王焕青表示,这种“林下经济”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地综合效益。在原有“桃经济”基础上,套种中草药让每亩地年增收3000元,农场200亩桃园林下种草药,一年就能多赚40万元。
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金冢子镇充分发挥盛青禾家庭农场中草药种植基地的辐射作用,创新利用各村“四旁”闲置土地发展特色种植。该镇采用“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由盛青禾家庭农场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农户负责日常管护,收益按村集体20%、农场20%、农户60%的比例分配。目前,已有20余个村在“四旁”资源中种植丹参等中草药,带动2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面积达200余亩。金冢子镇东南戈庄村党支部书记杨永才说:“在村内‘四旁’种中草药,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每年还能为村集体增收4万多元,村民们都特别满意。”
金冢子镇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上持续突破,除了发展林下经济和“四旁”经济,还积极培育豆丹产业这一特色农业项目。该镇高效利用现有大棚设施,科学规划建设新一批标准化养殖大棚,发挥示范户的带动作用,引导种植大户成立产业协会,构建起“统一标准、资源共享、联合营销”的运营模式。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该镇与山东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建立技术合作,推动豆丹产业向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目前,该镇计划年内新增豆丹养殖面积300亩以上,明年扩大至1000亩以上,为安丘特色农业发展再添新亮点。同时,当地还着力培育生态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立足“大健康”定位,以品牌化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金冢子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土地集约化、产业融合化、经营品牌化等举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该镇以盛青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示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也为安丘市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径。随着各项特色产业的持续发展,金冢子镇正成为展示安丘现代农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