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邱明 高松 赵彦辰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让无数70后、80后印象深刻的字,曾经是小学教室统一的标语。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八个字出自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以下简称抗大)题写的校训。
1939年11月上旬,抗大一分校秉持这一校训,从大别山东迁沂蒙山区。此后6年间,这所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的敌后学校,成为抗大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参加战斗最多的一所分校,为山东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山东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进:从大别山千里跃进沂蒙山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为了适应抗战新形势与新任务需要,1938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创办抗大一分校,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就地培养军政干部。第二年11月上旬,为了进一步在山东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抗大一分校东迁山东抗日根据地。
15日,该校以“八路军挺进纵队”为代号,共计1370余人,从当时的太行山驻地出发。在黎城县西井镇集结休整期间,朱德听取了校领导关于东迁的汇报后,详细分析了山东抗日斗争形势。“山东抗日根据地是联接华北、华中的枢纽,南可威逼沪宁,北可进逼平津,是坚持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基地。山东抗日根据地像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如果天下大雨(国民党搞反共、投降、分裂等),大家都可以到大树下躲躲。”朱德说,山东地大物博、人多枪多,回旋余地大,但缺干部、缺子弹,一分校每人给115五师和山东地方部队捎带100发子弹作为“见面礼”。并嘱咐一分校要“在山东越抗越大,像老母鸡孵小鸡,一批又一批,育出千万个坚强的抗日干部。”
抗大一分校学员进行射击训练。
历时43天,行程1500余公里,1940年1月5日,抗大一分校抵达现今的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进驻东高庄村一带。
从太行山到沂蒙山,直线距离不过500多公里。现今开车六七个小时就能抵达。但在当时复杂抗日形势下,东迁队伍既要严防日军堵截,又要规避国民党顽固派、土匪袭扰,采用的是曲折迂回徒步路线。且又是冬季严寒里行军,行程异常艰苦,被很多抗大学员誉为“小长征”。
壮歌:为山东抗战培养1.4万名干部
1940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一纵队和山东纵队等领导机关在东高庄村召开欢迎大会。春节过后,山东各部队选送的学员陆续报到。这是抗大一分校在敌后招收的第三期学员,也是到达山东抗日根据地后的第一期。这期共招收学员2670名,是抗大一分校在山东办学期间人数最多的一期。
3月初,抗大一分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徐向前到会并讲话。他说,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创不久,斗争相当尖锐复杂,战斗将是频繁的,环境也是很艰苦的,全校师生一定要学会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才能适应客观的斗争环境。
彼时山东抗日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极为复杂。“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是抗大一分校面对的真实环境。
抗大一分校旧址。
学校各大队在组织教学时,需要一边警戒敌人,一边进行教学。经常是拂晓起床,打好背包行装,吃完早饭把学员拉到村外,如无敌情就在场院或树林里上课操练;如有敌情则区别不同情况灵活处置;或派部队警戒敌伪的流窜袭扰,掩护各队照常上课,或设法转移。
抗大一分校以教学为主,且武器很少,无特殊任务一般不主动作战。但是,在周围都是敌伪势力包围的情况下难免遭遇敌情,相继参与大小战斗百余次。
其中,抗大一分校参与了被称为山东抗战史上最惨烈的战斗——大青山突围战,在战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41年11月30日,抗大一分校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15师后方机关等近6000人,被日伪包围在费县东大青山腹地。危急时刻,抗大一分校第五大队的第二、第三队近300 人,抢占有利地形,誓死顶住敌人,掩护被围军民突围。他们用劣势武器与敌人英勇拼杀,以大部牺牲的代价赢得了胜利。
据统计,抗大一分校在沂蒙山区共举办6期培训班,为山东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该校共计位山东培养了1.4万余名党政军干部,其中成长起88位开国将军。
新生:一个村庄的中国叙事
抗战胜利后,着眼新的革命形势,1945年10月,抗大一分校除留下部分干部外,其余人员于11月1日在龙口和栾家口乘船北渡渤海湾,开赴东北。1946年2月,抗大一分校在吉林省通化市改编为东北军政大学第三支队。
尽管培育革命火种不熄的抗大一分校离开了山东,但其在山东留下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熠熠生辉。
情景剧体验。
除了创作出《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抗大一分校旧址所在的沂南县东高庄,以多栋留存至今的旧址茅草屋为起点,通过沉浸式剧目展演、互动式情境体验的方式,展开了一个村庄的中国叙事,发展成为一处集党员干部教育、红色教育研学拓展、地方传统文化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培训阵地。
在这里,《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抗大一分校旧址与抗大一分校沂蒙文献体验馆、沂蒙文化传承中心以及沉浸式村庄等,构成的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空间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以“一首歌曲的诞生,两个百年的征程”为主题,经过《岁月拼图》《抉择奔赴》《抗大学堂》《学习战斗》《遇见青春》《中国记忆》等6个场馆,讲述红色历史和当下故事,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历史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的历史命题。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