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备案名单的通知》,在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大力支持下,东营市技师学院成功入选2024年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单位,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单位,将为黄河流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工作是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方式,按照组织申报、初审初评、答辩评审、实地考察、确定单位等环节进行。原则上对获批的每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补助300—700万元。

东营市技师学院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深度服务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全力支撑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先行区建设。打造集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技能交流、工匠精神传播等为一体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服务载体,着力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引擎”。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全方位对接,精准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产教融合成效明显


合作企业达到123家,形成“一专多企”“一班一企”“多专一企”协同育人格局。校企共建比亚迪新能源产业学院、奇瑞汽车产业学院、奇安信网络安全产业学院、海之晨工业AI产业学院等平台。与精密铸造行业企业的“链式合作、群式发展”产教融合经验做法被技工教育网刊载宣传。校企共同研发的“藻福万稼——褐藻源植物抗逆生长助剂”荣获全国中职组技术革新类金奖。
科教融汇有力破局


聚焦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等领域,与山东融瓴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共建山东大学融瓴智能产业研究院。聚焦手术工具定制、康复器械扫描打印等领域,与市人民医院合作共建3D打印数字医学研究中心。成立学院科学技术协会,促进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成功立项市级科研项目2项。发挥师资优势,参与胜利油田孚瑞特、华特电器生产线改造升级等技改项目,帮助垚坤模具、瑞博斯特石油设备等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社会服务有力有效




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技能终身教育培训制度,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对接山东省“十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全面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面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企业定制培训、技能等级提升培训、创业培训、产业紧缺人才培训、“金蓝领”培训和工伤预防培训等,为促进就业、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学院是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第一批社评组织,建有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一体化考试平台,考评师资力量雄厚,实操考试场地设施齐全。9个评价工种获批高级技师评价资质,现为市内评价工种最多、评价等级最高的社评组织。先后承办各类技能大赛、技能比武34次,累计开展技能培训2万人次、评价2.5万人、社会考试17.8万人次。
招生工作逆势上扬
建立全员全年全方位招生工作机制,统筹用好各类资源,分类精准开展招生,招生数量连续两年突破2200人,获评齐鲁最具招生创新力技工院校。积极创建市外生源基地,稳步提高高级工招生规模,设置大学生预备技师班、黄河流域校校合作订单培养高技能人才招生计划。
项目争取多点突破
入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第一批省级工匠学院、省民政厅养老服务专业奖补项目、省电子化人事考试标准化考点,牵头成立黄河流域技工院校协同发展联盟、职业技能培训师资研修中心,获批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大学、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国家、省、市优质项目相继落地,学院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
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现有教职工464人,博士3人,硕士208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占比达44.8%;新增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 17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获省级荣誉称号6人、市级荣誉称号10人。(大众新闻记者 马瑞琳 通讯员 成杰)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