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小米YU7七月开卖,能否复制SU7的成功?

果然财经 05-23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魏银科

2025年5月22日晚,在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带着标志性的 “Are you OK” 笑容,揭开了小米汽车第二款战略车型YU7的神秘面纱。作为SU7的“同门兄弟”,YU7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全方位升级。这款中大型纯电SUV以“御风而行”为理念,从设计美学、三电系统到智能架构均展现出小米对高端市场的深度布局。

SU7连续三个月蝉联

2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

在正式发布YU7前,雷军抛出了一个震撼数据:作为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截至2025 年4 月,SU7系列累计交付量突破25.8万辆,其中4月单月交付2.8万辆,连续三个月蝉联20万元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这一成绩不仅刷新了新势力品牌首款车型的交付纪录,更标志着小米成功跻身新能源汽车第一梯队。

SU7的热销得益于其精准的产品定位:21.59 万元的起售价与特斯拉 Model 3形成直接竞争,而搭载的800V高压平台、2200MPa超强钢车身以及Xiaomi Pilot 3.0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在性能与安全层面实现了对传统燃油车的降维打击。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通过“硬件 + 生态”的商业模式创新,将 SU7 打造成连接手机、家居的智能终端,这种生态协同效应成为其区别于特斯拉的核心竞争力。

雷军眼中的YU7:

百年汽车工业沉淀下来的豪华设计

外观上,YU7延续小米SU7风格并创新,4999×1996×1600mm车身搭配3米轴距。镂空水滴大灯嵌入风道,实现180超广角照明。电动内翻门把手仪式感十足,3.11㎡蚌式铝机盖无分缝,下藏141L电动前备箱,还可选275mm后宽胎。经40 + 组风阻优化,风阻系数低至 0.245。有宝石绿、熔岩橙等多个配色。

性能上,三个版本全系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Max版搭载101.7kWh电池,CLTC续航760km,最大马力690PS,零百加速3.23s。小米超级电机V6S PLUS最高转速22000rpm,峰值功率288kW。底盘标配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与五档调节闭式双腔空簧,驾乘体验好。

内饰简约通透,三种配色可选。主副驾零重力座椅支持10点式按摩,后排座椅电动无极调节。1.1m天际屏、6.68英寸可移动后排控制屏,科技感拉满。高频接触内饰100%软包获OEKO-TEX一级认证,Nappa牛皮座椅触感细腻。

安全方面,2200MPa超强钢、四门防撞梁与内嵌防滚架保驾护航,全系激光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等配置,驾驶安全有保障。


十九万九不可能

售价“三十几万合理”

发布会上,雷军明确否认YU7售价19.9万元的猜测,“不要这么想,不可能的,对标Model Y的配置,没有三十几万绝对下不了台的。”从核心配置对比看,这一定价逻辑基于技术成本与产品定位的深度考量。

Model Y后驱版(26.39万元)搭载60kWh电池,CLTC续航545km,仅支持400V充电平台,且未配备激光雷达。反观YU7标准版,虽为入门版却全系标配 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96.3kWh电池(CLTC续835km),续航多290km,充电效率提升40%(15分钟补能200km VS Model Y的120km)。更关键的是,YU7 标准版标配1颗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及700TOPS算力的英伟达Thor芯片,而Model Y需选装FSD芯片才能实现基础智驾功能。考虑到小米品牌溢价略低于特斯拉,YU7标准版以25万-26万元定价,既规避低价红海竞争,又以“续航 + 智驾硬件”双重优势形成降维打击。

Model Y长续航版(31.39 万元)续航660km,双电机455马力,零百加速5.0秒,无空气悬架及激光雷达。YU7 Pro版同样搭载96.3kWh电池,续航 770km(多出110km),双电机612 马力,零百加速3.9 秒(快1.1秒),并标配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与五档调节空簧(Model Y 需选装空气悬架,加价4.5万元)。智驾硬件上,Pro 版与标准版一致,而 Model Y 长续航版仍依赖视觉方案,复杂路况识别率比YU7低25%。参考蔚来ES6性能版(36.8万元)与 Model Y的价差,YU7 Pro版以28万-30万元定价,既保留3万-4万元价格优势,又通过“性能 + 底盘 + 智驾”三重升级,精准圈粉注重操控与舒适性的中产用户。

Model Y高性能版(36.39万元)续航 615km,马力486PS,零百加速3.7秒,无激光雷达及高端内饰。YU7 Max版搭载101.7kWh电池(续航760km),马力690PS,零百加速3.23秒(快0.47 秒),标配 2200MPa超强钢车身、Nappa真皮座椅(带10点按摩)及1.1米天际屏交互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性能天花板 + 豪华满配”:3.23 秒加速超越保时捷 Macan Electric(3.5 秒),760km续航比 Model Y高性能版多出145km,激光雷达 + Thor芯片的智驾方案在雨雾天气识别率提升 30%。对比理想 L7 Max 版(33.98万元,增程式无纯电高性能)和蔚来 EC7 性能版(41.8 万元),YU7 Max版以35万-38万元定价,既能覆盖30万-40万元豪华纯电 SUV 真空区,又通过“小米人车家生态”(支持手机无缝互联、智能家居控制)构建差异化壁垒。

YU7的定价核心在于“标配即 Model Y 高配”:激光雷达(Model Y无)、800V 平台(Model Y为400V)、空气悬架(Model Y需选装)等配置,使单车硬件成本比 Model Y高出 8万-10万元。但小米通过规模效应(共享SU7供应链)与生态反哺(车机系统拉动手机销量),将起售价控制在25万元级,比 Model Y 同配置版本低5万-8万元。

7月上市后,YU7能否以 “硬件堆料 + 生态赋能”打破 Model Y的价格神话,将成为新能源SUV市场的关键变量。

逆风突围的可能性:

产能与口碑决定成败

根据中国商报等媒体调查,二手平台上出现大量代抢服务,费用从800元到2万元不等,卖家宣称掌握“外挂软件”或“工厂内部F码” 可优先提车。部分卖家甚至伪造成功购车截图,声称通过“生态链合作渠道”获得优先资格,要求买家提供个人信息并支付高额费用。

对此,小米官方已多次明确回应: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内部F码或优先购车机制。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强调,所有订单必须通过官方App或小程序完成,锁单后无法更改购车人姓名,第三方代抢可能导致订单被系统判定为异常交易而取消。雷军在回应小米SU7的相关问题时曾强调,官方从未开启盲订通道,禁止任何合作方或个人私自收取订金,并将严格核查试驾预约信息。

小米YU7能否复制SU7的成功?答案取决于几个关键变量:

北京亦庄工厂二期将于7月投产,初期月产能1.5万台,年底目标提升至 5万台。但当前 SU7 仍有18万台未交付订单,若产能分配不均,可能导致YU7交付周期过长,影响用户购买意愿。小米需在消化 SU7 订单与保障 YU7 供应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可能重蹈「销量不愁、交付愁」的覆辙。

根据《2025年4月全国乘用车零售销量排行榜》数据,小米汽车的交付能力依旧经受着考验,以小米SU7标准版为例,下单后的交付周期为42周—45周。部分用户因供应链调整导致交付延期 1-3 个月,深圳等地甚至出现车主集体维权事件。这反映出 SU7 产能爬坡仍未完全解决,交付压力客观存在。小米需通过提升品控与售后服务重建消费者信心。

尽管雷军否认19.9万元定价,但市场对YU7的心理预期集中在25万-30万元区间。若定价贴近Model Y,YU7可凭借配置优势直接冲击特斯拉基本盘;若下探至25万元以下,可能引发中高端市场“价格地震”。这本质上是小米在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间的平衡术——用技术配置弥补品牌溢价差距,以生态协同创造附加价值。

小米汽车的真正壁垒,在于其背后的“万亿生态帝国”。数据显示,购买小米SU7的用户,小米生态设备人均持有量提升2.3台。首批小米SU7车主中,52% 为小米手机用户,37% 同时购买智能家居套装。当用户为 “人车家无缝流转”买单时,小米便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护城河。

责任编辑:魏银科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