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城市达人”出版书籍13本

老年生活报 2023-06-12 32.4万

青岛的魅力不惟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更有那些风格各异的历史建筑和韵味十足的深厚老街。文艺大学路、丰韵黄县路、诗意江苏路、静谧福建路……青岛市市南区退休干部侯修圃用了十余年时间探寻百年青岛老路,不停地查找资料,不断地实地寻访,继而在自己的作品里展现历史人文风情,传递着一位八旬老人对美的执着、对家乡的爱恋。近日,记者走近这位长者,感受并记录了他的“绚彩”人生。

最大爱好是读书写作

侯修圃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他曾形容书的诱惑力:一日不读书就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香,“读书,让我感到幸福。”今年83岁的他退休前教书育人;退休后,写作出书。“读书、写作是我的主要生活。”在侯修圃的书房里,记者发现他读过的书都用不同颜色笔做了读书笔记,并详细标记了阅读时间,“2020年我一共读了13本书,最厚的一本四五十万字。”侯修圃说道。

“原来我居住在观象山下,周边书店也比较多,没事就去逛。”侯修圃说,他最喜欢逛书店,“有次在大沽路的一个体书店里,我看到了鲁海先生的一本名为《街道》的书,有十来万字,我回家后一口气读完,感觉很新鲜,但又感觉可读性还可以更强。”侯修圃说就是这本书唤起了他书写青岛老路的想法,“我想用散文、随笔的笔法书写青岛老路,进一步探讨坐落在马路两边的楼房和居住在楼房里的人和事,以老路为切入点,让大家了解青岛的人文历史。”侯修圃说道。

书写“青岛老路”获点赞

20世纪90年代,侯修圃搬家到观象山下,闲暇时常到福建路上走走,“这里每个里院,每座楼房都有生动的故事。”侯修圃说。他将福建路作为采访、调研、写作的第一条老路,2007年《福建路寻旧》被发表在了报纸上,深受读者欢迎,“兴趣与鼓舞使我就像吃了兴奋剂一般,写作劲头更大了,那两年一口气写了四十多条马路。”侯修圃笑着说道。那段时间每天业余时间都“泡”在马路上,“写一条马路起码用一个星期时间来调研、拍照、采访,每条老路的现状、历史、典故、变革以及居民生活状态等方方面面都要考虑。”侯修圃说道。

与其说前边这些书写青岛老路算是兴趣,那么2019年“青岛老路”被编排出书算是提上日程。2019年青岛电视台“青岛时尚”栏目组拍摄青岛马路邀请了侯修圃当嘉宾,一连拍摄了观象一路、齐东路、鱼山路等六条马路,播出以后反响强烈,这让侯修圃有了出书的念头:“市民喜欢,让我感觉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当时朋友就建议我出版一本有关青岛老路的书籍。”2021年侯修圃出版了《青岛老路》,书中共撰写了53条青岛的大街小巷,其中市南区48条,市北区5条。“我常想,许多人虽然在某条街居住了几十年,但他们未必了解这里的人和事。”侯修圃说《青岛老路》这本书就是让老市民也能找到乡愁的文化碎片,为新市民和来青旅游者认识青岛、了解青岛提供帮助,让老中青都能爱上青岛。

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

人老志不老,奋楫正当时。侯修圃说,退休了也要体现出对理想的追求,这是他的志向。

1997年,侯修圃退居二线,“我那时心里就已经在规划退休生活了。”侯修圃笑着告诉记者,他退休后主要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专注研究家庭教育,主编了100多期《家教信息》,赠送给全市中小学学生家长,深受家长欢迎;第二件事就是出版了《青岛老路》、《青岛风情》、《观象山情缘》等13本书籍,让更多人了解青岛历史文化。”据侯修圃介绍,他带头成立了讲师团,组织退休专家教授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家长宣讲家庭教育观知识,9年讲解100多场,专门为家长提出指导意见。

在侯修圃看来,一个人一定要有追求,要有梦想,“退休后属于自己的时间是最多的,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是最好的选择。”侯修圃告诉记者,他从参加工作起基本没离开过市南区,对市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传播知识,表达着自己的热爱,并且为他人带来帮助,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每个人爱好不同,退休后你可以选择唱歌、跳舞、画画、写字等,认真迎接退休生活的人,晚年都应是精彩充实的。”侯修圃说道,对于未来规划,“我还是想沿着我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继续读书和写作,快乐生活。”据《老年生活报》

责任编辑:孙晋国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